思政课网络平台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思政课网络平台 考试中心 廊坊师范学院思政课 客观题题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说明: 第一,廊坊师范学院《原理》课机考部分的题型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其中,单选题70道,多选题35道。单选题每题0.5分,多选题每题1分,总分70分。机考考试时间为60分钟。 第二,本练习系统中模拟考试,与本校《原理》机考的题型、考试时间一样,但体谅略有不同,每小题1分,总分是100分。 第三,目前,本练习系统的题库中共有试题100道左右,相当于机考试题的题量。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1分,共60分)
  • (1). 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是指(  )
    A. 改革就是否定社会的一切
    B. 改革就是社会形态的质变
    C. 改革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D. 改革是解决社会阶级矛盾的唯一途径
     
  • (2). 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是(  )
    A. 绝对的永恒的统一
    B. 相对的暂时的统一
    C. 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 抽象的人为的统一
     
  • (3). 科学理论与“空想”或“幻想”的差别是:(  )
    A. 科学理想具有客观必然性,“空想”或“幻想”是纯粹的主观想像
    B. 科学理想是对未来社会的详细描绘,“空想”或“幻想”是对未来社会的大致构想
    C. 科学理想是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之上的,“空想”或“幻想”缺乏严密的理论论证
    D. 科学理想面向未来,“空想”或“幻想”局限于现实
     
  • (4). “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
    A.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 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
    C. 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
    D. 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
     
  • (5). 下列行为中属于货币发挥流通手段职能的行为是(  )
    A. 某甲从生产者手中订购了500吨钢材
    B. 某甲从生产者手中购买了500吨钢材
    C. 某甲从生产者手中赊购了500吨钢材
    D. 某甲准备从生产者手中购买500吨钢材
     
  • (6). 历史进步的曲折性和反复性的根本原因是(  )
    A. 社会的发展具有与自然界发展不同的特点
    B. 旧的社会势力和反动阶级顽强而持久的反抗
    C. 人类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D. 自然灾害的危害和人的自私观念作祟
     
  • (7). 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具有确定性,又具有不确定性。实践标准之所以具有不确定性,是因为任何具体实践活动都(  )
    A. 具有客观性
    B. 具有能动性
    C. 具有历史局限性
    D. 具有社会性
     
  • (8). 科学社会主义能够超越空想社会主义,是由于把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建立在(  )
    A. 无产阶级的政治组织上
    B. 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上
    C. 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
    D. 科学的思想体系上
     
  • (9). 英雄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  )
    A. 人是社会运动的主体
    B.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C. 社会意识有能动的反作用
    D. 社会运动是受偶然性支配的
     
  • (10). 实践的主体是(  )
    A. 绝对精神
    B. 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C. 人
    D. 人的意识
     
  • (11). “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这是谁说的。(  )
    A. 恩格斯
    B. 列宁
    C. 毛泽东
    D. 邓小平
     
  • (12). 垄断代替自由竞争并占据统治地位是在(  )
    A. 19世纪70年代以前
    B. 19世纪70年代开始
    C. 19世纪末20世纪初
    D. 20世纪30年代后
     
  • (13). 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主要、显著的特征是(  )
    A. 时代性
    B. 革命性
    C. 实践性
    D. 科学性
     
  • (14). “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历史条件所许可的范围”,这种看法是(  )
    A. 宿命论观点
    B. 机械论观点
    C. 历史循环论观点
    D.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 (15). 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  )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
    A. 马克思主义哲学
    B.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 科学社会主义
    D.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 (16). 现代资本主义的经济实质和重要经济基础是(  )
    A. 垄断
    B. 剥削
    C. 国家调节
    D. 对外掠夺
     
  • (17). 资本主义国家选举的实质是(  )
    A.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分权
    B. 每个公民都能通过竞选参与政治活动,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
    C. 协调统治阶级内部利益关系和矛盾的重要措施
    D. 人民当家作主
     
  • (18). 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必然具有的相互联系的两重社会属性是(  )
    A.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B.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C. 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D. 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
     
  • (19). 从哲学史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唯心主义派别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常常有利于唯物主义的发展,这一事实说明(  )
    A. 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促使事物发展
    B. 矛盾一方的发展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提供条件
    C. 矛盾双方中每一方的自身矛盾,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所利用
    D. 矛盾双方的融合促使事物发展
     
  • (20).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是因为(  )
    A. 社会意识同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B.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C.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作用是通过文化体现出来的
    D. 先进的社会意识就是先进文化
     
  • (21). 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
    A. 社会生产分为两大部类的问题
    B. 社会总产品从价值上分为c+v十m三个部分的问题
    C. 社会总产品从实物上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问题
    D.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 (22). 资本家获得相对剩余价值是(  )
    A. 工作日绝对延长的结果
    B. 工人工资低于劳动力价值的结果
    C. 劳动力供过于求的结果
    D. 技术进步和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 (23). 人民群众的生活与艺术创作的关系是(  )
    A. 人民群众的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
    B. 人民群众的生产等于文艺作品
    C. 人民群众的生活都是文艺作品的典型
    D. 人民群众的生活高于文艺作品
     
  • (24). 价值增值过程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里的“一定点”是指(  )
    A. 工人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时间
    B.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起点
    C. 剩余劳动时间的起点
    D. 必要劳动时间的终点
     
  • (25). 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
    A. 一切从实际出发
    B. 理论联系实际
    C. 实事求是
    D. 在实践周检验和发展真理
     
  • (26). 由于提高劳动强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属于(  )
    A. 绝对剩余价值
    B. 相对剩余价值
    C. 超额剩余价值
    D. 利润
     
  • (27). 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是(  )
    A. 德国古典哲学
    B.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 法国复辟时期的历史学
    D. 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 (28). 作为国际垄断组织具体形式的跨国公司一般是(  )
    A. 由一国垄断组织为主建立的多国公司
    B. 由多国垄断组织共同建立的经济联盟
    C. 由一个国际组织为主建立的多国公司
    D. 由多个国家共同建立的经济联盟
     
  • (29). 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
    A. 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矛盾
    B.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C. 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矛盾
    D.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 (30). 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最根本的特殊性在于(  )
    A. 通过对劳动力的使用可以转移生产资料旧价值
    B. 是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源泉
    C. 可以创造出新的使用价值
    D. 劳动存在于人的身体之内
     
  • (31).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是(  )
    A. 平等互利的关系
    B. 互利互惠的关系
    C. 劳动雇佣资本的关系
    D. 资本雇佣劳动的关系
     
  • (32).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在本质上是:(  )
    A. 反映论
    B. 唯理论
    C. 经验论
    D. 先验论
     
  • (33). 一种理论是不是真理,根本之点是看它是否(  )
    A. 被大多数人承认
    B. 与已有的理论相一致
    C. 与客观实际相一致
    D. 对事物有新的认识
     
  • (34). 提出价值规律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是(  )
    A. 马克思
    B. 亚当•斯密
    C. 大卫•李嘉图
    D. 威廉•配第
     
  • (35). 国际垄断组织和国际垄断同盟以及国际协调机构进行的国际经济调节,从根本上说是(  )
    A. 为了加强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促进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B. 为了加快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国际范围内的流动
    C. 为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为他们攫取高额垄断利润服务的
    D. 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国际经济领域的矛盾和危机
     
  • (36).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  )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B.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C.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统一
    D. 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统一
     
  • (37). 少数资本家大企业联合起来,控制一个或几个部门的产品生产和销售的行为是(  )
    A. 联合
    B. 兼并
    C. 收购
    D. 垄断
     
  • (38). “把事物的各个部分、侧面和属性放到矛盾诸方面的相互联系中考察”的辩证思维方法是(  )
    A. 演绎
    B. 分析
    C. 思维具体
    D. 系统方法
     
  • (39).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革命至少将在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内同时发生的时代依据是世界处在(  )
    A. 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时期
    B. 帝国主义时期
    C.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D.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 (40). 在资本主义商品价值c+v+m中,工人新创造的价值是(  )
    A. c+v
    B. v+m
    C. c+m
    D. c+v+m
     
  • (41). 实现共产主义不能超越(  )发展阶段。
    A. 资本主义
    B. 国际垄断资本主义
    C. 社会主义
    D.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42). 劳动过程是劳动的一般性质和劳动的社会形式的统一。劳动的一般性质是指(  )
    A. 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
    B. 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
    C. 劳动者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
    D. 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影响过程
     
  • (43). 金融资本是由(  )
    A. 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融合或混合成长而成的
    B. 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成长而成的
    C. 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垄断的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成长而成的
    D. 垄断的银行资本和中小银行资本融合成长而成的
     
  • (44). 20世纪是一个不平凡的伟大世纪。对人类历史发生了最深刻的影响,并将继续影响21世纪进程的是(  )
    A. 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B. 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C.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 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 (45). 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是(  )
    A. 对立统一规律
    B. 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的规律
    C.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D. 阶级斗争规律
     
  • (46). 老子说:“治大国如烹小鲜”,也就是说要注意火候。这说明(  )
    A. 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
    B. 要重视内因的作用
    C. 要坚持适度原则
    D. 要重视量的积累
     
  • (47). 资本原始积累过程的基础是(  )
    A. 用暴力剥夺广大工人
    B. 用暴力剥夺广大农民
    C. 用暴力剥夺直接生产、经营者
    D. 用暴力剥夺小资产阶级
     
  • (48). 人在价值关系中(  )
    A. 只能做价值主体
    B. 只能做价值客体
    C. 既可以是价值主体,又可以是价值客体
    D. 只是价值目的,不是价值手段
     
  • (49). “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是真理”,这是(  )
    A. 混淆了真理性认识与一般认识的错误观点
    B. 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
    C. 一切唯物主义的真理观
    D. 混淆了真理的客观性与规律客观性
     
  • (50). 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说明(  )
    A. 自然界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 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D. 人具有认识自然的能力
     
  • (51). 社会意识是(  )
    A. 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
    B. 社会的政治生活过程
    C. 人们改造自然的过程
    D. 人们改造社会的过程
     
  • (52). 对于哲学史上长期争论不休的唯理论和经验论两大派别的正确评价是(  )
    A. 唯理论是正确的,经验论是错误的
    B. 经验论是正确的,唯理论是错误的
    C. 唯理论和经验论各有片面性
    D. 唯理论和经验论都是完全错误的
     
  • (53). 下列各项承认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是(  )
    A. 一切唯物主义者
    B. 某些唯心主义者
    C. 马克思主义者
    D. 二元论者
     
  • (54). 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
    A.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C.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D. 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矛盾
     
  • (55). 人口因素是指(  )
    A. 一定质量的人口
    B. 一定数量的人口
    C. 一定构成和分布的人口
    D. 从事物质资料生产和自然生产的人们的总和
     
  • (56). 马克思的全部经济理论都是建立在(  )
    A. 劳动价值理论基础之上的
    B. 剩余价值理论基础之上的
    C. 劳动二重性理论基础之上的
    D. 资本积累理论基础之上的
     
  • (57). 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这段话表明人的意识具有(  )
    A. 客观性
    B. 能动性
    C. 对象性
    D. 任意性
     
  • (58). 感性认识的局限性是:(  )
    A. 只是对事物外部联系的认识
    B. 是生动的具体的
    C. 没有客观依据
    D. 是人的感官自生的
     
  • (59). 作为商品的资本是(  )
    A. 商业资本
    B. 借贷资本
    C. 产业资本
    D. 流通资本
     
  • (60).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区别在于(  )
    A.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两个不同的劳动过程
    B. 具体劳动是体力劳动,抽象劳动是脑力劳动
    C. 具体劳动是简单劳动,抽象劳动是复杂劳动
    D. 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
     
  •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每题1分,共40分)
  • (61). 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这句话意味着(  )
    A. 任何真理都不存在绝对的因素
    B.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C. 真理和谬误是认识过程中的两个阶段
    D. 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领域内才有绝对的意义
     
  • (62). 人们对于社会形态的历史选择,最终决定于(  )
    A. 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B. 人民群众对社会规律的把握和顺应程度
    C. 领导层的根本利益和根本意愿
    D. 领导层对社会规律的把握和顺应程度
     
  • (63).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
    A. 是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发展的要求
    B. 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C. 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化的标志
    D.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
     
  • (64). 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是(  )
    A. 真理原则
    B. 价值原则
    C. 效率原则
    D. 公平原则
     
  • (65).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是(  )
    A. 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
    B. 工人的劳动属于资本家
    C. 工人劳动的成果归资本家所有
    D. 工人劳动的成果由工人和资本家共同分享
     
  • (66). 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的关系是(  )
    A. 政治上层建筑决定思想上层建筑
    B. 思想上层建筑反作用于政治上层建筑
    C. 政治上层建筑在一定的思想观点指导下建立起来
    D. 政治上层建筑影响和制约思想上层建筑
     
  • (67). 价值规律的积极作用是(  )
    A. 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B. 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C. 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D. 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 (68). 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它是(  )
    A. 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
    B. 商品的社会属性
    C. 交换价值的基础
    D. 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 (69). 下列制度、设施及意识形式属于上层建筑领域的有(  )
    A. 清真寺
    B. 《红楼梦》
    C. 森林法
    D. 马克思主义哲学
     
  • (70). 垄断产生的原因有(  )
    A. 极少数企业控制本部门的生产和销售以获得高额利润
    B. 企业规模巨大,形成对竞争的限制
    C. 为提高对劳动者的剥削
    D. 为避免两败俱伤而达成妥协形成联合
     
  • (71). 人类解放含义的有(  )
    A. 完全摆脱自然力和社会关系
    B. 获得绝对自由
    C. 从自然必然性奴役下解放出来
    D. 从社会必然性奴役下解放出来
     
  • (72). 关于改革的表述,正确的有(  )
    A.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规律作用的结果也表现为通过改革实现社会的自我调整和局部改善
    B. 改革是同一种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量变
    C. 改革是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和完善自己建立的社会制度而在社会各个领域采取的革新措施
    D. 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 (73). 下列选项中,属于实践的基本形式的有(  )
    A. 认真看书学习
    B. 物质生产实践
    C. 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D. 科学实验活动
     
  • (74). 对科学发展观的全面理解是(  )
    A. 第一要义是发展
    B. 核心是以人为本
    C.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D.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 (75).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有(  )
    A. 国有制企业
    B. 企业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企业
    C. 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
    D. 宏观调节和微观规制
     
  • (76).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事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句话说明(  )
    A. 人的本质不是先天的,而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
    B. 人的本质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C. 人的本质不是不变的,而是变化的
    D. 人的社会属性属于人性范围,人的自然属性则不属于人性范围
     
  • (77). 垄断不能消除竞争的原因是(  )
    A. 不存在纯粹意义上的垄断
    B. 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
    C. 商品经济仍然存在
    D. 垄断和竞争没有任何矛盾
     
  • (78). 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引起质变的有(  )
    A.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B. 涓涓之水,汇成江河
    C.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 (79). 具体劳动是(  )
    A. 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
    B. 创造价值的劳动
    C. 劳动的自然属性
    D. 一定形式下的有用劳动
     
  • (80). 下列精神产品属于意识形态的有(  )
    A. 《本草纲目》
    B. 《宪法》
    C. 《反杜林论》
    D. 《企业法》
     
  • (81). 先有计划后有工作,先有图纸后造房子,这是(  )
    A. 意识决定物质
    B. 意识活动的目的性
    C. 意识活动的计划性
    D. 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 (82). 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是(  )
    A. 生产时间
    B. 流通时间
    C.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所占的比例
    D.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本身的速度
     
  • (83).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是(  )
    A.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B. 私人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机器为其发展服务的手段
    C.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内的经济关系调整
    D.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 (84). 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区别是(  )
    A. 真理原则侧重于主观性,价值原则侧重于主体性
    B. 真理原则侧重于客体性,价值原则侧重于主体性
    C. 真理原则说明认定活动的客观制约性,价值原则表明人的活动的目的性
    D. 真理原则体现了人的活动中的统一性,价值原则体现了社会活动中的多样性
     
  • (85). 恩格斯说:物质无非是各种实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这说明(  )
    A. 物质范畴和实物完全是一回事
    B. 物质范畴和实物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C. 物质范畴是具有普遍性的哲学范畴
    D. 物质范畴就是各种具体实物的相加
     
  • (86). 某地乡村公路边有很多柿子园。金秋时节农民采柿子时,最后总要在树上留一些熟透的柿子。果农们说,这是留给喜鹊的食物。每到冬天,喜鹊都在果树上筑巢过冬,到春天也不飞走,整天忙着捕捉果树上的虫子,从面保证了来年柿子的丰收。从这个事例中我们受到的启示是(  )
    A. 事物之间有其固有的客观联系
    B. 人们可以发现并利用规律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C.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利用的关系
    D. 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
     
  • (87). 金融寡头的统治(  )
    A. 经济上通过参与制
    B. 政治上通过个人联合
    C. 生产上通过企业联合
    D. 管理上通过经理负责制
     
  • (88). 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一观点说明(  )
    A. 感性认识对于认识事物的本质没有任何帮助
    B. 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
    C.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D.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依存和渗透的
     
  • (89). 认为真理是思想形式,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的组织起来的经验。这种观点(  )
    A. 承认真理的客观性
    B. 否认真理的客观性
    C. 把真理看作主观意识范围的东西
    D. 是主观真理论
     
  • (90). 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影响有(  )
    A. 使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扩大
    B. 忽视社会进步和导致环境恶化
    C. 使落后国家出现不同程度的治理危机
    D. 存在着对别国形成依赖的危险
     
  • (91). 下列选项属于政治上层建筑的有(  )
    A. 国家政权在各阶级之间的相互转移
    B. 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
    C. 企业管理制度
    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92). 从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来看(  )
    A. 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是同质的无差别的
    B. 生产价值的劳动是同质的无差别的
    C. 两者是并列的依次进行的两种劳动
    D. 两者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 (93). 产业资本实现连续循环必须具备的条件及其关系是(  )
    A. 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同时存在
    B. 产业资本的三种循环形式在时间上相继运行
    C. 时间上的继起性以空间上并存性为条件
    D. 空间上的并存性是时间上继起性的结果
     
  • (94).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  )
    A. 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B. 为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C. 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D. 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创造出来的自身的价值
     
  • (95). 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投资300亿美元,参与阿波罗计划的共有2万多家企业、120多所大学的40多万人员。这一事例表明当代资本主义(  )
    A. 科学技术研究工作高度社会化
    B. 生产关系在不断为生产社会化作出调整
    C. 生产关系的调整适应了生产社会化的要求
    D. 生产关系在资本主义制度允许范围内的调整
     
  • (96). 金融寡头的统治主要是(  )
    A. 在经济领域通过参与制实现的
    B. 通过掌握一定数量的股票来层层控制企业
    C. 在政治领域通过同政府的个人联合来实现的
    D. 直接出马或者把自己的代理人送进政府和议会
     
  • (97). 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的原理指导实践,要正确把握和谐对事物发展的作用。从哲学的角度评价和谐,理解正确的是(  )
    A. 和谐是矛盾的特殊表现形式
    B. 和谐意味着矛盾的绝对同一
    C. 和谐的本质在于协调事物内部各种因素的相互联系,促成最有利于事物发展的状态
    D. 和谐体现着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 (98). 物质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明(  )
    A. 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
    B.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C. 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D. 时间和空间是无限的
     
  • (99). 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历史规律的必然要求,因为(  )
    A. 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以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依据的
    B. 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以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发展为依据的
    C. 社会主义国家的兴起和发展证明这一理想实现的必然性
    D. 现实中的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
     
  • (100). 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的两个基本条件是(  )
    A. 劳动力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
    B. 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
    C. 劳动者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
    D. 劳动者丧失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 答完题目请在右下角处提交试卷并计算得分!
    本套试卷考分排名
    1. 573262011 (95 分)
    2. 七教上自习 (99 分)
    3. s183423 (96 分)
    4. 开心就好 (97 分)
    5. 陌巷少年 (97 分)
    6. 岁月安好 (96 分)
    剩余时间:60:00
    总分:100分 及格:60分 时间:60分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0未答题 0已答题 答错题
      

    QQ|小黑屋|触屏版|客户端|思政课网络平台 ( 冀ICP备14022521号-1

    GMT+8, 2025-5-6 08:35 , Processed in 0.101791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